1947年5月的南京异常躁热,虽已是深夜,树上的知了聒躁不止,尖利的声音钻入金陵大学校长陈志庭的耳朵里,搅得他的大脑像一锅豆腐般晃来晃去,不能思考,却又思绪乱飘。自从接到那神秘的令牌以来,他就在等一个人,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到来,但他依然乐意去等,他知道这种等待有有意义的,是神圣的,然而今天他希望那个人晚点来,因为他还有另一件事没办好:今天他在等周默,一个金陵大学二年级学生,白天闹游行的学生领头人之一,他要劝服他放弃计划,为同学们的生命负责,他必须这么做。
5月20日,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七所大学学生几乎全部出动,响应全国的反内战反饥饿大游行,只有金陵大学的学生未上街,因为有校长陈志庭。当天上午,陈志庭便观察到了学生们的异动,便提前致电首都警察厅,三十余名警员提前潜伏在校园内,所以当下午两点五十多名学生冲到学校大门前的时候,便被早有准备的警员震摄在学校之内。
陈志庭从不相信这种无脑的游行能推动社会进步,他不理解那些所谓的进步记者,甚至还有相当多的社会名流,为何对这种毫无必要的牺牲大唱赞歌,其实这些年青的学生们不过是某些野心家争取利益的棋子罢了,有什么值得歌颂?那些歌颂者必定是别有用心!
透过敞开的窗户,陈志庭看到玄武湖灯影摇晃,那是些乘夜游湖的人,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,再狠狠地吐出一口气,来自玄武湖的夜风,让他心情略微舒服了些,似乎负面情绪都被排出了胸腔。
说实话,他不怜惜这顶校长乌纱,他在乎的是学生的命,不能让他们暴露在宪兵的枪口下,他们虽然冲动、不理智,但他们将来都是社会的精英——金陵大学的学生必定是精英。他坚信自己是正确的,纵使被骂为汉奸卖国贼,也在所不辞。想到这里,陈志庭不禁有些悲壮,他是在为某个伟大的使命牺牲小我。
他转过身,为自己倒了一杯茶。离约定的时间已过去一个小时,周默还没来,会不会不来了?不像,他不相信中央日报社社长会教育出一个不重信的儿子。茶杯里热腾腾的水蒸汽碰到眼镜片,视界瞬间朦胧起来,他摘下金丝边框圆形眼镜,掏出手帕,在镜片上轻轻地摩挲起来。
办公室门吱呀一声打开了,朦胧中一个学生出现在门口。黑色的五四帽,黑色中山装。陈志庭想,没错,这一定就是那个游行积极份子周黙了。
“来,坐,先喝茶。”陈志庭一边低头倒茶,一边故作镇静地说。他要为谈判制造一个温和的开篇。他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